中学美术教育的审美

一、本色探究,突出学科特证


美术鉴赏课就要体现它的审美本色,注重学科本位,把握学科特征,不能一味迎合学生兴致,而将美术鉴赏课上成历史课或政治课而失去学科特征,以致忽视了《新课标》中规定的美术鉴赏的目的。即美术学科的审美性教育。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高中美术鉴赏第一课就是“如何培养审美的眼睛”。因此,鉴赏课除了知识性外,培养审美能力是很重要的。


在教学中我们知道美术鉴赏的功能是——认识、教育、审美。然而,这个属于审美范畴的教学离开了审美功能,专注于认识和教育功能是否符合欣赏教学的要求?例如,我们从伦勃朗作品中感知到铜盔的金属质感,是否就能认为成为帮助学生认识某种物理属性的辅助教材;再如,我们欣赏《血衣》《开国大典》这类题材的美术作品时,它们讲述的是某些革命传统、社会思想和时代精神性的内容,是否可以作为一种传达思想观念的工具去完成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回答是肯定的。但不禁要问,欣赏教学本身的特征是什么?美术鉴赏是中学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本质价值是审美,蒋冰海在《审美论》一书中提到“尽管艺术与真与善都有联系,但艺术的主要价值并不表现在求真求善上,而是表现在求美上,艺术的根本价值还是在审美上。倘若艺术在与求真,那么牛顿的三大定律便是最好的艺术。如果艺术在与求善,那么品德教科书便是最好的艺术。”但是它们都不具备审美的要素,缺少感性显眼的形式,并不是艺术。”也许我们的教学最终都是一种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美好的趣味,但通过艺术品的直接感知和审美体验是欣赏教学的主要特征。艺术教育其他功能的发挥,也必须以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的发挥为前提。正如在其它学科的教学中,偶尔得到一些类似艺术中审美感知的内容也只是继发性的,并不是该教学的主要特征。


二、科学合作,让学生“畅所欲言”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应牢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如果只是让学生记住我们教学规定的作品的理论评价,用固定的美术欣赏方法去欣赏,由于我们强加给他们过多的程式化的学习内容,而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么美术课也是同其他的应试学科一样死气沉沉,没有想象,没有创造。因此我们的课堂也只能成为学生们的休息课,经常有一部分学生不是在看课外书,就是在做其他的文化课作业,或者交头接耳,甚至睡大觉,有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兴趣,教师就大讲特讲美术方面的细节,如某个画家的风流韵事,或某幅作品的拍卖价格风暴,或就是他所经历的人与事,学生听得倒是颇有味道,一笑而过,待教师再回到正题上时,才发觉已经离题千里。在高中的美术鉴赏课上,光是谈画面讲故事是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那美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天地,也难怪高中生在那么紧张的学习压力下,不在高考范围的美术鉴赏课自然成了他们难得放松身心的“休息课”了,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教学中我们不妨多给学生设置一些“畅所欲言”的机会。例如:在教学的时候,曾有学生提出漂亮的就是美的。我就让学生辩论罗丹的雕塑《欧米艾尔》。漂亮是美术欣赏的标准吗?学生通过激烈的辩论终于明白z(欧米艾尔)既不“漂亮”,也不“好看”,但结我们心灵和视觉上以震撼,她传递给我们一种“残缺美”,或是我们说的“凄美”。辩论的最后,我适时引用罗丹的艺术主张:“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有可能变成非常美,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能算是美的。”


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效果就会比我们以前的教学方法效果好得多。按照我们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经常会这样问:“我刚刚说过的这幅画的特点记住了吗?”,“我们欣赏作品的方法有哪些?”像这种死教条的教学方法应该彻底杜绝了。在鉴赏课中学生想知道的东西很多,关于作品本身、艺术家或其他相关的事物。我们除了可以设置一些针对学生辩论,当然还有其它的方式。在我们的教学中都可以尝试,新课程的实施向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学生而教,据学情而教,做到每课有反思,让我们倾听学生的声音,作为学生的美术学习与身心发展的促进者,在教学舞台上应加快适应自己的角色。


三、重视文化拓展,不应过于专业化


在实践中,有些教师抱怨学生形不准、明暗关系搞不清、美术知识了解太少,试想一下,我们作为美术教师,从学画到走上讲台,至少需要三年,画好素描,专业训练也得几个月,要求缺乏专业功底、文化课负担沉重的学生,通过每周一节美术课就成为准画家,岂不很可笑?实际上,造成这样后果的原因,是我们教师对学生了解不够,要求过高。美术教师单纯以主观意识来要求学生,不能贴近教材,不能领会教材的新理念,以训练专业人员的要求训练学生,效果自然不尽人意。

中国少儿书画网——2019全国少儿书画大赛征稿进行中,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转载请注明本文固定链接
喜欢 ()or分享